2025年市文旅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一、坚持提质增效,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一)推动建设一批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功能布局施行创意性改造;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一批融合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图书阅读、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
(二)优化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依托“百姓大舞台”“半台戏”“广场文化活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等平台,开展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民星选拔”“百团汇演”、第五届街头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等。
(三)深化拓展文化惠民活动品牌。着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要求,集中力量办好“四季村晚”,争取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巩固厕所革命成果,推动《三明市“文明无异味”旅游厕所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实现旅游厕所长效精细管理。组织开展“最美厕所”评选活动,打造“文明无异味”三明旅游厕所名片。
二、坚持打磨精品,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新成果
(一)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展演。举办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演出。组织开展三明首部话剧《梦回沙溪 沪明钢铁情》剧本专家研讨,组建创作团队,适时开展首演。实施“周周有戏看·季季有精品”文化惠民工程,让市民享受到“家门口的高雅艺术”。持续开展“文艺倡廉”演出活动,推动市美术馆“月月有展览”主题化、特色化,助力全民美育。
(二)加强艺术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提高国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创作演出水平,支持文艺院团与企业合作,开展全市剧本征文活动,建立优秀剧作家人才库,打磨提升有潜力剧目,建立国有文艺单位和民营文艺团体结对帮扶机制,突出融合创新。分别赴上海、泉州举办书画展等艺术交流活动,推动资源共享。
(三)实施新时代三明戏曲“经典传承”系列工程。发动我市国有戏曲院团、民营剧团创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名段集萃、新创剧目、新编小戏以及有丰富戏曲元素的综艺等,推动本土戏曲展演展播,策划“戏曲+”模式打开传统戏曲传播新维度。
(四)筹备第十八届省运会和第十二届省老健会开、闭幕式。产生开闭幕式总体方案及运行团队,搭建产生专业演出和群众演出团队。组建工作专班,制定落实成员单位具体责任。
三、坚持传承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新突破
(一)加快推进文物普查工作。按照省普查办统一的时间节点,全力推进普查工作,加大新发现文物调查力度,完成文物信息登记、数据上传、审核认定等工作,公布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强化文物安全监管。结合文物行业安全生产三年(2024-2026)治本攻坚行动,分批次推进全市文物建筑消防设施提升与电气线路改造工程,联合住建、消防、财政等部门对改造项目进行抽查检查。
(三)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加强非遗阵地建设,提升改造一批非遗传承所、评定一批非遗工坊,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迎检验收工作准备,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完善阵地建设、加强保护区创建氛围营造,迎接文旅部的检查验收。努力推进朱子文化(尤溪)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造好朱子文化品牌。
四、坚持合作共赢,文旅产业发展释放新动能
(一)加快推动万寿岩文旅融合等重点项目建设。抓紧推出一批能带动流量、提升消费能级的业态项目,支持各地举办音乐节、艺术节、美食节等大型文旅活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演唱会经济。二是推动上海三明大厦“三明城市文旅宣传展示中心”项目常态化运营,打造三明在上海宣传展示窗口。
(二)推进泉三山海协作。深化两地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争取一批项目落地。
(三)持续深化沪明文旅合作。加强与锦江国际集团合作,推动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三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打造“环大金湖”IP形象,统一对外宣传推广,实施“一张大门票”等措施,为全市范围的文旅资源整合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五、坚持矩阵联动,文旅融合提升打造新亮点
(一)以文入景,增强景区产品体验。推动“以文入景”工作,培育情景演艺进景区、群众体育进景区、非遗体验进景区、文旅集市进景区等经典案例,通过文化赋能为景区注入新活力,实现景区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加快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和成果转换,落实A级旅游景区新标宣贯工作,持续开展“互查互评、互学互鉴”活动,强化动态管理,创建与摘牌并行。
(二)以创促建,提升旅游品牌质量。组织培育“绿都明景”区域公用品牌,授牌一批“绿都明景”品牌的使用企业,规范品牌管理和运营。聚焦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感,鼓励研发乡村文创产品探索拓展线上销售,争创更多高品质乡村旅游品牌。指导有条件的基地推出一批适合全龄段参与的成长型研学产品,增强研学基地发展动力,创评省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三)以点带面,放大文旅宣传声量。指导各县文旅部门面向新媒体达人策划开展“景区开放日”活动,集中力量产出优质作品,增强线上曝光度。统筹三明文旅宣传资源,抓住春节、五一等节点,开展红色旅游、康养度假、亲子研学等主题宣传,举办专题活动。对接短剧制作团队,筹划拍摄一部讲述沪明主题的短剧,有效提升三明知名度。
(四)合力共为,开拓重点客源市场。加大上海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两地文旅交流合作,提升上海人对三明的亲切感,营造友好旅游氛围。深化厦明、泉明文旅合作,推出外国人过境240小时免签联程旅游产品。借助泉州文旅宣传小分队力量,争取与泉州联合赴外宣传,共拓市场。联合沙县机场集团共赴新航线抵达城市举办航空旅游推介会,增强市场粘度。
六、坚持底线思维,文旅市场监管呈现新态势
(一)持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攻坚行动。结合旅游市场整治,严厉打击旅行社、导游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放心游福建、满意在三明”旅游服务承诺,快速有效处理旅游投诉,强化消费纠纷源头治理,推进旅行社信用分级监管。
(二)星级酒店动态管理。完善落实星级饭店退出机制;推荐1~2家酒店申报四星级旅游星级饭店,并对已评星满5年的星级酒店开展复评。
(三)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行业人才培训,协同厦门、漳州、泉州、龙岩联合举办青年骨干导游培训;选拔优秀导游员、讲解员参加全省大赛。
(四)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深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推动文旅领域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安全监管“一岗双责”责任制。
(五)依法开展执法检查。依法依规对娱乐场所、网吧等文旅经营企业进行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七、坚持严抓严管,出版广电事业适应新常态
(一)协同市县“扫黄打非”队伍,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净化网上网下社会文化环境。健全完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发挥好网上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协作和衔接,提高问题线索成案率,争取1~2个案件纳入省“扫黄打非”办和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联合培育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基层站点作用,创新“扫黄打非”宣传方式,提升“护苗”品牌,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深化全民阅读,有序推进“书香三明”建设。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实体书店积极参与全民阅读工作。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推进“阅读+”多元发展,打造阅读品牌。鼓励全员参与全民阅读,在4·23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期间,创新举办阅读联盟、基层阅读、亲子阅读活动等全民阅读系列主题活动,共建共享“书香三明”。
(三)加快推进三明市应急广播体系项目建设。开展三明市应急广播体系项目市级平台二期项目建设,指导沙县区、永安市、明溪县、宁化县、建宁县、尤溪县和大田县等七个老少边及欠发达的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广播电视设施的保护、打击非法卫星电视接收、“黑广播”等工作。
(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全市12家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加入福建省广电新媒体联盟。统筹全市广电系统新媒体资源与力量,主动融入集信息发布、互动交流、全媒体分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广电视听新媒体宣传矩阵,打造宣传思想文化的“新高地”、网络舆论引导的“新气象”、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品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建强主阵地、共唱主旋律,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