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
来源: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时间:2024-04-01 16:30

  2024年市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委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市委部署“红色领航、生态领向、产业领跑、改革领先,促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推动全市文旅事业产业再上新台阶。

  一、聚焦党建引领,助推发展提质增效。一是聚焦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文旅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深学细悟笃行。二是聚焦夯实根基。突出大抓支部工作导向,结合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不断健全完善党建责任落实机制、支部建设督导机制、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机制,着力提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质量,锻造坚强有力的机关基层党组织。三是聚焦争优争先。围绕市委实施的“四领一促”工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展红色文化  兴红色旅游”新时代党建服务品牌创建,聚焦文旅项目攻坚、文旅消费提升、文化惠民利民、沪明文旅合作等重点工作,发挥各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厘清思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二、聚焦文化惠民,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开展“小小文旅推荐官”选拔活动。按照省文旅厅《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福建“小小文旅推荐官”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全市“小小文旅推荐官”选拔推广活动,提升三明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优化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依托“百姓大舞台”“半台戏”“广场文化活动”等平台,开展“歌唱祖国”、广场舞展演等系列活动。三是持续办好“四季村晚”。着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明,做优“四季村晚”品牌,让群众享节庆、赏“村晚”、看美景、赶大集,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实施“春雨工程”。按照“春雨工程”的要求,积极上报志愿服务结对合作项目,建立结对合作机制,促进文化交流。  

  三、聚焦精品创作,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一是扩大文艺精品影响力。打磨提升我市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选送参加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策划打造沉浸式演出模式,培育趣味性强、参与感强能够出圈的文旅业态产品。二是实施“周周有戏看·季季有精品”文化惠民工程。用文艺形式(歌舞晚会、戏曲展演等)广泛宣传推广三明丰富的红色文化、优越的生态环境、扎实的产业基础、创新的改革精神。三是策划举办风展红旗如画——当代名家写三明(隶书篇),邀请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书法名家写古人题咏三明诗词,用艺术形式传承三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开展“文艺倡廉”三明市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

  四、聚焦文化传承,优先保护文化遗产。一是做好三明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及迎检工作,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完善阵地建设、加强保护区创建氛围营造,确保顺利验收。二是配合省、市委宣传部举办好第三届考亭论坛,同时做好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相关工作,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三是举办三明市第三届非遗创意作品大赛及获奖作品展,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活态传承。四是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普查三明境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全市的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完善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健全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支持大田至安溪高速公路(三明段)、潮州至南昌高速公路(三明段)等大型基本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文物调查勘探工作。五是创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品牌。启动中村窑考古遗址公园园区内废弃小学旧址的改造再利用工程,联系有关单位编制中村窑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方案。  

  五、聚焦消费升级,不断做旺文旅市场。一是继续开展文旅消费提升年活动。2024年继续开展三明文旅消费提升年活动,为争创“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打好基础。年内推动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打造100项能带动流量、提升消费能级的业态。二是大力支持夜间文旅经济。推出一批夜游、夜演、夜购等文旅消费项目,做热打响“泰宁晚茶﹒烟火宋潮”“灵境﹒麒麟山”“夜游九龙潭”等特色品牌。三是增加节庆活动供给。支持全市各地举办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美食节、露营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策划举办“第二届沪明非遗美食文化旅游节”、“沪明缘﹒夜间国潮文创集市”。

  六、聚焦沪明合作,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一是落实“115”合作模式。落实与上海市文旅局的对口合作协议,持续深化“文旅产业、旅游宣推、文博艺术、文创产品、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的合作。在上海三明大厦建设“三明城市文旅宣传展示中心”,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典范”。二是加快推进环大金湖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全面加强与锦江国际集团的战略合作,尽快推出环大金湖旅游IP形象,策划打造锦江水上乐园和锦江云居等一批高流量的新项目。三是积极引进高质量文旅项目。策划生成一批对上海市场有吸引力的高质量文旅项目,并借助上海旅博会、上海进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平台,主动对接上海文旅企业,力争引进更多文旅项目落地三明。

  七、聚焦域外市场,品牌宣传异彩纷呈。一是提高网络营销质量,讲好美食美景美人的故事。推出《三餐四季,慕“明”而来——三明美食跑图挑战赛》,在小红书平台上培养一批三明美食“明”白人,推出限量版“三明饭卡”,吸引年轻用户前来打卡;制作《“趣”三明 自然好玩》旅游攻略,打造微信传播爆款内容;启动《一生三明》短视频传播计划,产出系列优质宣传短视频。二是提高区域合作实效,部门合力引客入明。结合沪明、泉三、闽西南文旅合作契机,锚定以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市场、以广州为重点的珠三角市场,加大康养旅游、航空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三是做大文旅活动声量,千方百计促消费。高质量承办省厅福建森林风景道旅游联盟宣传推介活动、福建文旅上海推介会、“文旅联万家·福气通八闽”冬季主题活动,市县联办“绿都三明踏歌行”音乐+文旅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实现“县县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八、聚焦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游客体验。一是推进绿都民宿发展。督促各县加快出台民宿管理办法,评选出第一批“绿都民宿”并予以奖励,支持各县申报全国“等级民宿”。成立沪明民宿交流协会,并开展明台民宿交流活动。二是提升接待水平。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星级酒店、A级景区进行复评,确保相关标准落实落细。三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分区域开展导游讲解员培训,举办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场教学基地讲解员培训班;举办导游或星级饭店服务人员技能大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省比赛。四是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市县联手按步骤开展普查,进一步摸清家底。五是推动景区提升。结合“绿都名景”品牌建设工作,推动景区品牌创建和质量提升,指导各县主推一家A级景区在数字化营销、智慧服务等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

  九、聚焦综合施策,营造良好市场氛围。一是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压实压紧安全责任。二是持续推进文旅市场监管,强化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加强对未成年人进入娱乐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的监管,着力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行为,加大版权执法和案件查办力度。三是深化出版行业监管。开展新闻出版工作“创优争先行动”,持续做好印刷发行行业年报、年检工作,开展印刷发行企业随机抽查,支持实体书店拓展网络发行业务,推动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四是深化版权工作。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强化版权推广登记,深化“剑网”“双打”专项行动,加大版权执法和案件查办力度,集中查办集印刷发行售后为一体的全链案。五是深化全民阅读。深化全民阅读“七进”活动,开展“三泰书香”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打造“社区书屋”试点,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做强“书香三明”阅读品牌,提升全民阅读成效。

  十、深化“扫黄打非”,构建和谐文化环境。监管效能再提升。聚焦网上主战场,开展环节治理,紧盯新业态、新领域,深化拓展五大专项行动及六个专项领域整治活动,坚决打击非法出版和有害信息传播。案件查办再发力。强化联合监管,提高问题线索成案率,争取1-2个案件纳入省级典型案例或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5部门联合挂督案件。品牌宣传再融合。创新宣传方式,融合单位“护苗”品牌创建、全民读书月活动,打造“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建设,推动“扫黄打非”工作与基层治理有效融合结合。

  十一、聚焦“六大工程”,推动广播影视事业发展。一是实施阵地提升工程。扎实做好主题主线宣传,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落实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安全播出工作。二是实施精品创作工程。围绕《全方位推进闽派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推动新时代福建电视纪录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讴歌新时代  礼赞新福建”全省电视节目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服务支撑保障,推进重点剧目节目创作播出,争取《大金湖》电视剧在央视播出,推进《人间烟火》开机拍摄,引导推动泰宁影视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三是实施服务提质工作。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推进重点惠民项目建设,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应急广播市级平台建设和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年度建设目标,丰富基层节目内容供给,扎实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四是实施发展增效工程。扎实推进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继续推动广电视听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精简精办。五是实施交流深化工程。加强广电视听交流合作,扎实推进闽台广电行业交流合作。六是实施管理创新工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行业监测监管力度,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和行业管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